【文章导语】
7月28日,卓创资讯研究院举行第八十期研究例会,本期围绕“7月份商品行情复盘及下个月展望”展开讨论。7月份大宗商品价格整体回暖,连续两个月上涨,预计短期市场整体或保持偏强走势,8月份价格或仍有上行可能。
【核心观点】
农业研究员孙继森:国内政策预期回暖,宏观经济持续向好,稳定复苏趋势;美国经济增速略显强韧,银行业增强资本风险管控,经济衰退的影响或被逐渐弱化。
农业研究员孙光梅:上周卓创重点监测的农产品领域商品涨多跌少,加工企业利润未见明显回升。接下来多关注供应与流通环节对短期市场的影响。
能源研究员赵渤文:天气交易逻辑减弱,能源价格略有分化但仍然保持相对强势。
能源研究员赵颖:供需相对均衡,供应偏紧预期主要对油价形成脉冲式影响。
能源研究员梁曦玥:7月成品油格局调整,柴油行情开始回暖。
化工研究员李训军:临近传统消费旺季,8月化工市场仍有再次冲高可能。
化工研究员张凤:7月份聚酯链产品价格震荡上涨,主要受到成本支撑及聚酯高开工的影响,产业链整体呈现“淡季不淡”的情景。
化工研究员刘舜心:七月塑料市场整体有所上涨,成本端上涨推动塑料价格,库存低位为市场上涨提供了有利条件。展望后市,成本端延续上行动力不足,难以维系上涨趋势,塑料价格保持强势的概率较小。
国内本周政策预期明显回暖,对于7.24会议之后的经济复苏存有明显的乐观预期。从7.24会议之后房地产市场的边际优化来看,其中包括存量房贷利率的讨论、利率优惠券的发放、国税总局对于房地产市场的政策调整等等,房地产市场均存在边际向暖的变化,稳步下半年的复苏趋势,因此接下来时间,经济预期能否达成事实,还是要关注这种边际是否能够形成趋势,但是就目前的情绪来说,积极因素正在逐步累积,相关消费复苏给商品市场所带来的预期增量和边际增量也是目前各品目需求向好的预期。
国外美国经济仍具韧性,全面超出市场对于经济衰退的预期。即便是二季度美国国内在债务问题上出现风险,但也录得了2.4的GDP增速,远高于市场预期的1.8,也说明其衰退的表现也仅仅是个别行业的局部表征,尚未能反映全局。美国银行业监管机构公布的新规,即要求资产规模不低于1亿美元的银行资本金提高到16%。而根据巴塞尔协议要求,对银行一级核心资本、留存超额资本、逆周期超额资本以及附加资本等资本类别综合考量,那么银行资本充足率至少要达到10.5%左右,而美国银监机构如果提高到16%或者19%,银行的流动资本金规模会更多地被锁定。短期来看是对流动性的一种外抽,长期来看是对风险管控能力的上升,因此只要平衡好经济增长和银行业流动性的问题,长期经济衰退的风险或逐渐弱化。
7月中下旬,国家系列“促消费、扩投资”政策陆续公布,从农产品领域来看,政策基调仍围绕“夯实经济安全根基,强化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方面展开。从发改委在7月30日围绕召开的2023年上半年发展改革形势通报会上,能够看到,持续推动大宗商品“产业链供应链补链、延链、升链、建链”工作仍被国家高度重视。
纵观国内外,当前农产品领域外围环境仍不乐观。供应和流通情况较去年同期相比,没有更多利好消息。一方面天气因素持续作用于供应和流通环节,国内台风季来临,局部强降雨导致短期企业采购略受影响,行情存在小波动;一方面国际粮食贸易壁垒持续在强化,接下来可能会持续聚焦在以黑海运输为主的流通链条及厄尔尼诺对主产国主粮产量的影响上面。
国内以玉米深加工为主的企业,当前成本持续高位,企业利润未见明显回升,业内寄希望原料价格下行和国内促消费政策及民营企业支持政策的托底作用。
由于宏观政策预期的持续改善,市场信心短期向好,商品领域表现为畜禽板块的明显走强。根据卓创资讯监测数据显示,7月最后一周,外三元生猪全国均价较上周涨7%;大肉食毛鸡较月内前低涨3%;褐壳鸡蛋则较上周涨近10%。从价格涨幅对应基本面来看,市场预期的兑现要强于基本面给出的上涨支撑。产业供应端表现仍延续此前总量同比增长态势,需求表现也仍有屠宰环节高库存压力拖累。而价格上涨一方面源于短期天气因素的偏多影响,另一方面则受宏观政策预期改善下的市场预期的进一步兑现。当前,更多要关注畜禽领域供应基本面的结构转变,以及预期指示性指标的边际改善情况。以生猪市场为例,卓创资讯监测数据显示,当前不同体重的交易规模较前期有所转变,大体重占比逐步收窄,进而扭转了短期标肥价差方向。同时仔猪价格的持续下跌也反映出行业产能去化进程的真正开启。所以当前畜禽领域基本面正在逐步走出新的逻辑指引,市场预期改善的持续性将决定接下来畜禽市场行情大方向。
本周来看,由于气温普遍降低,天气的交易逻辑减弱下,煤油气价格走势出现分化。其中,以电力为核心需求的煤炭、天然气价格走低,主要原因在于气温的降低,发电需求同步下降,同时气象组织认为7月是气温高点,对后期气温的预期也对价格形成了压制。而与煤炭、天然气不同,原油价格依然较为坚挺,主要原因有两点,第一,原油受到天气的影响基本呈现“跟涨不跟跌、供应端大于需求端”的特点,简单可以理解为气温上涨/下降对原油的传导路径是通过煤炭和天然气,遵循“油替代”的逻辑,而气温回归后原油往往不会回吐涨幅;另外天气对原油的影响更多体现在对供应端干扰方面,这与原油话语权在供应端有直接关系。第二,原油当前的运行逻辑主要集中在供应紧缩而非需求旺盛,而供应紧缩主要体现在OPEC+减产、美国SPR停止放储并存收储预期以及美国页岩油产量下降预期等方面。因此煤油气三者出现了煤炭、天然气回调,而原油保持相对强势的状态。
后期来看,目前煤炭和天然气的库存水平较高,即便应对夏季高温也处于供需相对宽裕的水平,后期主要关注气温的变化,如果仍持续高温,价格或有进一步上探但空间有限。而原油方面由于近期宏观压力得以释放,重新回归基本面逻辑后油价对于利多消息的敏感度大幅度提升,在夏季结束前或将继续保持强势。
7月份,原油日度价格上涨超2%的交易日有四个,其中2个交易日受宏观情景美元指数走弱,以及对中国需求的乐观预期影响,2个交易日受到供应偏紧预期影响,油价走高。
随着美联储加息进程放缓,利率已经逐步见顶,宏观情景对于油价的压制作用逐步减小,甚至将随着降息预期增强,转为支撑油价。除此之外,我们也看到供应偏紧预期在7月份两度支撑油价上涨。但当前和2023年市场真的会出现供应偏紧情况吗?
从目前的数据看,尽管沙特自愿减产100万桶/天后,市场担忧会出现供应偏紧情况,但实际情况是,虽然原油供应由小幅过剩转为小幅短缺,2023年全球原油供需缺口仍将会在100万桶/天以内,稳稳地在我们衡定的[-200,200】万桶/天均衡区间范围内运行。同时,根据我们对于原油库消比指标均衡区间的测定,当前原油库消比已经回归【16,22】的均衡区间。整体全球原油仍然相对均衡,当前供应偏紧预期主要对油价形成脉冲式支撑影响。
今年2月到7月初,汽柴价差持续走扩,一度从700元/吨扩大到了1650元/吨。进入7月后,汽柴价差快速收缩,20天的时间收缩了约640元/吨,延续了近半年之久的汽强柴弱局面有所调整。
本轮柴油行情主要受益于成本端国际油价上涨提振中下游备货心态。7月国际油价价格中枢显著提升,WTI和布伦特的7月均价分别较6月分别上涨了6.6%和5.5%,是今年自4月欧佩克突发减产后第二个价格上涨的单月。在国际油价上涨的传导下,我国成品油调价实现了年内首度“三连涨”,在“买涨”心态影响下,市场备货的积极性提高。另一方面,从需求的角度来看,7月还属于柴油的消费淡季,户外工程基建等开工率和物流运输行业活跃度降低,柴油去库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出口利润提升带动了出口量增长。8月末开始柴油逐步进入消费旺季,内需有望“接棒”对柴油提供上涨动力。
需要注意的是,最新一次调价周期内,布伦特均价达80美元,按我国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国际油价超过80美元后会开始扣减加工利润率,而7月后油价进入了新一轮上涨通道,预计下一轮调价周期内,国际油价还有进一步上涨空间,因此从调价机制的角度来说,后续随着国际油价价格中枢上移,炼厂的加工利润率或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7月,受宏观改善、原油走强及供给收缩等多重因素影响,国内化工市场整体有所上涨,且上涨通道相对顺畅,主要产品呈现普涨的局面。截止到7月28日收盘,卓创资讯有机化工价格指数收于1172.32,较上月底上涨了7.6%。
进入下半年,上半年的宏观压力有所消退,国内政策预期较强,加之美联储加息进入尾声,市场情绪有所转变。7.24会议后出台的一系列刺激房地产及消费复苏的政策进一步为市场注入信心。成本端,原油在供给收紧预期不断发酵的情况下延续震荡上涨走势,WTI时隔三个月之后重回80美元/桶上方给予市场较强的支撑。此外,在化工市场的供给层面,自5月以来国内化工市场限产力度进一步增大,月内开工负荷一直处于年内相对较低的位置,供需矛盾缓和也在一定程度上支撑市场上涨走势。
8月份来看,成本端,原油在供应紧缺前景下或保持相对强势,不过随着WTI回归至80美元上方,当前油价接近大部分机构预测区域,已经进入强阻力区域,不排除后期预期将出现分化。虽然现阶段油价不具备大幅回调条件,但进入高位震荡阶段概率增加。从化工市场的供给层面看,随着部分检修装置重启,开工已陆续有所回升,供给支撑的边际影响力在逐渐弱化。需求侧市场暂以刚需接盘为主,并且伴随着价格涨至阶段性高位,下游买盘需求受到一定抑制。因此,短期化工市场涨势或有所放缓,而供给回升较快的产品存在下跌可能。中旬以后,由于临近“金九银十”的传统消费旺季,市场存在备货需求,届时价格不乏有再次冲高可能。
7月份聚酯产业链整体呈现震荡上涨的趋势,分析原因来看,一是原油价格上涨以及个别原料供应偏紧使得整个产业链的成本水平提升,在成本提振的背景下,整个产业链的跟涨情绪较浓。其次,聚酯产品端的高开工、产销水平较好,对于上游的需求较好,整个产业链处于相对较好的良性循环中,出现了“淡季不淡”的情景。从库存水平来看,7月份多个聚酯产品的库存由降转升,并且结合下游纺织行业来看,库存有向下游转移的趋势。并且目前织机端开工有小幅下降趋势,下游对聚酯产品的补库动力较前期下降。
从宏观情景来看,无论是近期紧密出台的政策,还是724会议中传达出来的信号,都表明未来消费环境将持续改善,对于终端纺织行业以及上游的聚酯产业链将形成需求端的利好。
回顾历史,美原油价格突破震荡区间上限,对于塑料市场价格提振显著。WTI原油主力合约价格从6月29日开始启动,涨幅明显,值得关注的是,美油价格突破了5月和6月的价格震荡上限即75美元/桶,刺激了塑料多头情绪,塑料价格加速增长。同时,塑料库存相对低位形成市场启动的有利条件,根据卓创资讯数据统计,7月PP和PE库存均处于同期低位,并且低于近4年均值。数据看,中国PE综合周度库存为80.8万吨,低于近四年均值的82.9万吨,中国PP综合周度库存为43.0万吨,低于近四年均值的44.0万吨。
展望8月,根据气象局结论,气温普遍降低,煤炭、天然气存在走低可能,原油方面由于减产预期后续预计保持强势,但是持续突破价格高点还有一定阻力。综合来看,成本端对塑料成本支撑或将减弱。对于塑料需求来说,目前正值需求淡季,企业刚需为主的同时下游综合开工率同比略有下降,根据往年季节性规律看,“金九银十”的需求增长预期提前Price in的情况少数,因此8月塑料价格持续保持强势的概率较小。
转载自:化工好料到haoliaodao.com
来源:卓创化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