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这一年,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深刻领会和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适应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瞄准高质量发展目标,全面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不断拓展和落地人工智能、数字孪生、大数据、5G、工业互联网等新兴信息技术应用场景,完善和丰富石化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不断加快行业智能化发展和数字化转型步伐,在智能制造领域收获颇丰。《智能制造周刊》特遴选行业智能制造领域2023年度十大新闻,以飨读者。
2月中旬,由美国OpenAI公司研发的聊天机器人——ChatGPT迅速“蹿红”,在编程、文本处理、客服服务等领域大显身手,在互联网上火爆“出圈”。石油和化工行业专家指出,ChatGPT等强AI未来将给以石油和化工为代表的流程工业带来深刻变革。
ChatGPT是一种专注于对话生成的语言模型,可用于生成文章、代码、机器翻译、问答等各类内容。它是一种自然语言处理程序,使用多层变换器来预测下一个单词的概率分布,通过训练在大型文本语料库上学习到的语言模式来生成自然语言文本。同时,ChatGPT也将用户反馈纳入训练过程,能够更好地使模型输出与用户意图保持一致。
业内专家纷纷表示,ChatGPT等强AI可用于售后服务系统、培训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报表管理系统、生产监控系统等智能化要求高的应用场景;作为大型知识数据库的搜索引擎,为工人“答疑解惑”;为石化行业控制方式带来改变,让人机沟通变得更简洁高效,能降低沟通成本;可用于石化产品生产过程的建模;帮助企业快速设计出可扩展的数字模型,减少企业对IT设备的需求,也可帮助企业实施数字化规划,提高工厂数字化改造效率……但专家还提醒,要注意数据隐私,避免披露敏感信息。
3月21日,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智能制造工作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会员大会在北京召开。会议投票选举出工作委员会第一届主任委员会及其他负责人,石化联合会党委书记李云鹏为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石化联合会党委副书记、副会长傅向升为常务副主任委员,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数字和信息化管理部总经理胡炳军等13人为副主任委员,石化联合会信息与市场部副主任范敏为秘书长。
智能制造工作委员会是石化联合会结合广大石油和化工行业及相关企业实际需求,成立的专门服务石化行业智能制造工作的分支机构,以更好地提升对石化行业智能制造的服务水平,助力行业达成智能制造发展和数字化转型目标要求。工作委员会主要围绕三方面推进行业智能制造发展。一是深入研究石化领域智能制造热点、焦点、难点问题,组织开展石化行业智能制造中长期战略规划和发展路径研究;二是协同创新,积极促进企业与研究院所、高校等技术支撑机构的技术交流研讨,搭建对话合作、展览展示平台,推动建设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增进成员间技术资源共享,促进跨领域、跨行业协同创新,打造智能制造“产学研用”的产业生态圈;三是综合服务,组织建设石化行业智能制造项目库、技术库、供应商库、专业人才和专家库等,构建人才培养体系,并持续完善石化行业智能制造相关标准体系,提升智能制造规范化水平。
3月31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快推进能源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若干意见》,强调要以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助力油气绿色低碳开发利用。
《意见》提出,到2030年,能源系统各环节数字化智能化创新应用体系初步构筑、数据要素潜能充分激活,一批制约能源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共性关键技术取得突破,能源系统智能感知与智能调控体系加快形成,数字化智能化新模式新业态持续涌现,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能力明显增强,效率、可靠性、包容性稳步提高。
《意见》强调,加快油气勘探开发专业软件研发,推进数字盆地建设,推动油气勘探开发数据库、模型库和样本库建设。推动智能测井、智能化节点地震采集系统建设,推进智能钻完井、智能注采、智能化压裂系统部署及远程控制作业,扩大二氧化碳驱油技术应用。加快智能钻机、机器人、无人机、智能感知系统等智能生产技术装备在石油物探、钻井、场站巡检维护、工程救援等场景的应用。推动油气管网的信息化改造和数字化升级,推进智能管道、智能储气库建设,提升油气管网设施安全高效运行水平和储气调峰能力。加快数字化智能化炼厂升级建设,提高炼化能效水平。
6月中旬,由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造的全新智能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FPSO)“海洋石油123”在江苏南通完成陆地建造并成功交付。
“海洋石油123”是一艘10万载重吨级的船型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船长241.5米,型宽45.2米,型深25.4米,其系泊中心水深大约236米,甲板面积相当于1.5个标准足球场大小。它与常规FPSO相比,改变了传统运营模式,实现了从过去的海上设施独立作战模式向横向集成和纵向贯通的海陆一体化运营模式转变,现场生产数据可以及时回传至陆地,技术专家在陆地就能进行联合诊断,还能有效提高作业效率20%,降低生产运营成本10%以上。
“海洋石油123”现场各类生产数据通过8000余个数据采集点汇集至自主研发的现场数据中枢——“海精灵”边缘数据中心。倘若遇到极端天气导致海陆之间通讯受影响,“海精灵”可以充当“临时指挥站”,为生产工艺优化、全船监测系统等智能化应用提供算力支撑。
7月21日,我国首个海洋油气全生命周期智能装备制造基地奠基仪式在天津港保税区临港片区举行。基地建成后,将首次实现我国海洋油气装备从设计、制造、运行到检测、维保全生命周期的智能生产运营。
该基地占地面积27万平方米,建成后将具备油田生产、油田钻采、油田节能减排、油田智能配套产品及水下装置等领域关键核心装备的设计、研发、制造及运维能力,持续推进关键核心装备国产化进程。新建基地将以“设备设施预知性防治一体化平台”为核心,打通各产业链场景和智能制造的数据壁垒,打造设备设施健康感知实时化、专业服务预知化、运维业务协同化、管理决策智能化的新型装备运维一体化的运营模式,实现海洋油气装备全生命周期智能化,更好助力海上油田生产降本增效和绿色低碳。
新建基地以“智能制造、绿色低碳、员工友好”为目标,将绿色园区和绿色工厂理念全流程、全覆盖地植入项目建设各环节。园区屋顶将配套光伏发电系统,每年可节约电量约400万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99580吨。用于办公和生活的太阳能系统,每年可节约电量约5万千瓦时,寿命周期内可减排二氧化碳约400吨。
8月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5部门联合发出《关于开展2023年度智能制造试点示范行动的通知》,遴选一批智能制造优秀场景,以揭榜挂帅方式建设一批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和智慧供应链。10月2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2023年度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揭榜单位和优秀场景名单,共有212个示范工厂和605家企业的优秀场景上榜,众多石化行业企业上榜。
石化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包括海洋石油工程油气装备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沈鼓透平压缩机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海南炼油化工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广东石化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古雷石化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扬子石化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广州石化智能制造示范工厂、中煤陕西榆林能源化工智能制造示范工厂等。
石化智能制造优秀场景包括中海石油化学股份有限公司的先进过程控制、供应链智能配送与动态优化,陕西延长石油榆神能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的网络协同制造,新疆心连心能源化工有限公司的数据驱动服务,中国石化仪征化纤有限责任公司的智能协同作业,洛阳石化的销售驱动业务优化,中国海油的供应链计划协同优化、供应链采购动态优化,中海炼化的危险作业自动化,中海油研究总院的产品数字化研发与设计等。
9月7日,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对外发布自主开发的“深海一号”能源站浮式设施实时动态孪生系统。这标志着国内首个面向在役浮式设施安全保障和设计反馈的机理性浮式设施实时动态孪生系统开发取得重要突破。
浮式设施是海洋资源开发的核心装备,具有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高附加值的“四高”特点,其精细设计和安全运维尤为重要。浮式设施实时动态孪生系统涵盖了监测数据可视化再现及预警、实时动态机理模型孪生、作业决策智能辅助、在役设施全状态评估等系列化智能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该系统以具备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分析软件作为核心求解器,结合现场监测技术对在役浮式设施进行实时动力学求解。自主求解器的开发避免了国外工业软件技术垄断,解决了在役浮式设施分析软件“卡脖子”问题。该系统还能结合高精度海—气预报数据,评估未来72小时的设施服役状态,为外输、撤/返台等作业提供科学决策辅助;基于实测信息环境和设施响应信息,实现了对水下系泊系统的实时状态评估和剩余疲劳寿命评估,降低了结构失效引起的突发事故出现概率。
11月1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2023年5G工厂名录》(简称《名录》)。截至目前,全国5G工厂累计300个,石油和化工行业共有5G工厂35家,其中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15家,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工厂19家,橡胶和塑料制品业1家。
35家石化企业5G工厂包括湖北祥云磷资源综合利用5G工厂、连云港石化5G工厂、金陵石化5G工厂、中韩石化5G智能工厂、青岛石化5G工厂、湖北三宁化工乙二醇5G智能工厂、江西蓝星星火有机硅5G智能工厂、山东凯盛新材料有限公司5G智慧工厂、万向新元5G废旧轮胎循环利用智能工厂等。
从行业来看,5G工厂名录覆盖24个国民经济大类,建设投资总额97.3亿元。排在前5位的行业依次为通用设备制造业55家,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40家,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26家,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20家,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19家,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19家。
11月底,塔里木油田天然气乙烷回收智能工厂日前正式投运。这是我国天然气处理领域首个智能工厂。
近两年,塔里木油田通过引入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5G、大数据等技术,开启中国石油上游天然气处理领域智能化建设,驱动上游天然气处理行业高质量发展。在智能工厂建设过程中,塔里木油田通过实时智能感知、智能操控、智能诊断、智能预警、智能优化决策等,提高天然气处理效率。
该智能工厂还采用了一系列节能环保技术,在降低生产能耗、减少废弃物排放的同时,实现天然气处理过程“零排放”。智能工厂建成后,核心生产数据自动化采集率达到100%,装置操作平稳率从80%提升到95%以上,生产运营成本降低8%,装置能耗降低6%。
12月2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发出通知,就《化工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简称《指南》)(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指南》明确了化工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的建设内容,为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化工行业智能制造标准化工作指明了方向。
《指南》提出,到2026年,初步建立化工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累计制修订30项以上化工行业智能制造标准,基本覆盖化工行业基础共性与装备、工厂、企业、化工园区、供应链等各方面标准,优先制修订安全生产、工程数字化交付、绿色低碳等关键应用场景标准,推动化工行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发展。
《指南》主要包括基础共性标准、赋能支撑标准、行业场景标准、智慧化工园区标准、细分行业应用标准五方面。基础共性标准主要包括通用、安全、可靠性、检测、评价、人员能力6个部分,同时增加了化工安全领域知识技能培训考评等内容。赋能支撑标准主要包括智能装备、赋能技术、工业网络、数据及模型4个部分,对可燃、有毒、腐蚀环境下的专有装备,行业内功能安全、信息安全、化工安全等提出具体要求。行业场景标准包括车间、工厂、企业等3个层级,是化工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结构中的核心部分。智慧化工园区标准主要明确园区运营支撑平台功能要求、技术规范,提升园区管理科学化水平。细分行业应用标准主要包括煤化工,基础化学原料(无机酸、无机碱、无机盐、有机化学原料)制造,肥料制造,涂料、油墨、颜料及类似产品制造,合成材料制造,专用化学品制造,橡胶制造等7个子行业,为各行业提供智能工厂参考架构、设计、建设、评价标准。
转载自:化工好料到haoliaodao.com
来源:中国化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