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23年油价持续高位到现在,行业内对于一体化企业的“减油增化”谈论逐渐减弱。在高油价的当下,油品行业的盈利能力要强于化工,这导致一体化企业对于油品的生产积极性要高于化工品。生产企业的结构性转变,给中国石化行业将会带来怎样的影响?一体化企业未来是否有必要继续减油增化的计划?国企的减油增化计划有哪些?
中国一体化企业为什么要减油增化?
所谓的减油增化,是指的一体化生产企业尽可能减少油品的产出,增加化工品的产出。减油增化是生产型企业调整产品结构的重要体现,是企业实现生产盈利最大化的主要方式之一。但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减油增化一般是指的一体化企业,既有炼油生产体系,也有化工品的成套生产体系,两者在生产上存在原料公用的特点,减油增化的核心为原料的下游生产再分配。
图1 中国石化产业链粗略流程图
数据来源: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
纵观过去数年,规模化的发展阶段驱动了中国炼油工业规模的快速提升,导致炼油产业出现了过剩征兆。截至2023年底,中国炼油一次加工能力约在9.4亿吨/年,炼油行业平均开工率约在77%左右。虽然地方炼厂陆续得到整合,拟在建一体化项目投建缓慢,但消费市场的低迷限制了目前已有装置的整体开工水平,而炼油端的开工率低迷,会对产业链一体化带来系统性影响。因此在一段时间内,减油增化成为了一体化企业提升整体开工率水平,提高自设盈利能力的主要方式方法。
另外,在中国新能源行业高速发展的当下,对传统燃油的替代加速,很大程度上压缩了对油品的消费。汽车协会预测,我国2025年汽油车保有量有望达到峰值。同时传统燃油车节能降耗的趋势也压低了汽油消耗的增长空间,预计我国汽油消费年增长率在2%以内。而柴油方面,主要是被应用在大型交通燃油,与中国的第二产业息息相关。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约40%,未来预计稳中有降,柴油的消费增速也预期呈现萎缩。成品油消费的降速,是炼油减油增化的关键原因之一。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化工产业发展水平仍存在一些不足,部分产品供应存在缺口,减油增化是为了弥补供应缺口而采取的重要战略调整。其中聚乙烯中国进口依存度超过33%,聚丙烯进口依存度超过8%,其他的高端聚烯烃产品,甚至达到80%以上的进口依存度。这些产品的上游原料,都需要依托石脑油的生产,因此减油增化成为了发展下游化工品的关键。
不同规模炼厂减油增化的方向有哪些?
减油增化是中国炼化一体化企业重要的战略调整方式,虽然目前油价居高不下,减油增化对于企业的实际意义不大,但是从长远期来看,减油增化仍是企业的发展方向之一,对企业甚至中国的石化产业都有重要的意义。
生产企业规模不同,减油增化的方向也存在明显差异。
大型炼化一体化企业的减油增化,一般是指的常减压规模在1000万吨以上的炼厂,由于其炼油和化工生产规模庞大,减油增化效果也十分显著。大型炼化一体化企业拥有十分明显的资源化优势和一体化优势,原料供应充足,产品种类多样,所以实现更多原料的加工,是该类型企业重要的考虑。建议大型炼化一体化企业做大乙烯规模,提高乙烯开工率,根据原料性质,宜烯则烯、宜芳则芳,提高PX的装置生产力,通过区域及消费市场的特点发展差异化和高端化,实现企业竞争力的提升。
对于中等规模的炼化企业,一般是指常减压在500至1000万吨/年以内的炼厂,此类型炼化一体化企业,一般配备百万吨左右乙烯规模,产业链配套相对完善,但规模化优势不明显,而且原料供应存在可能的缺口。此类型炼厂建议重点考虑实现产业链内部的一体化,充分利用产业链中的副产品,如副产轻烃、抽余油等产品,实现化工方面的生产。另外此类型的企业,一般需要更多的氢气资源,实现油品精制及化工拓展,因此建议配备烷-烯转化装置。总而言之,此类型企业要充分利用自身产业链副产,提高自用量提升竞争力。为了规避与千万吨炼油的直接竞争,可以发展特色产业链,如特色炼油(分子炼油)、特色化工、精细化工等,寻求差异化的发展思路。
对于中小规模的炼化企业,按照目前企业的经验,存在以下几种方向:一是被当地政府及企业整合淘汰;二是进行技术改造减少油品的产出;三是跳出炼油产业链发展精细化学品。此类型炼厂不具备规模化和原料优势,也无法遵循宜烯则烯、宜芳则芳的原则,所以转型方向有限。
国企有哪些减油增化的计划?
据了解,目前国企范围内,对减油增化工作具有代表性的企业为中石化、中石油,两家代表着中国化工产业的发展水平和规模,也驱动着中国化工产业的发展方向。其中中石化的减油增化实施时间较早,中石油仅在代表性的几个大型炼厂做了标杆示范。
对于中石化,过去几年中减油增化成效显著,灵活调整成品油收率,保障乙烯原料需求,结合炼油结构调整,通过重油催化裂解增产低碳烯烃等路径,持续增产汽油和化工轻油等产品。总结起来,中石化的减油增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向:第一是提高化工轻油的产出、增产化工品,减少油品的产出;第二是加大柴油向乙烯原料、低硫燃料油的转产,减轻柴油市场压力;第三是加大航煤的生产,扩大航煤产销规模;第四是拓展炼化一体化产业链,增加精细化学品和新材料产品的产出。
中石化代表性的企业中有镇海炼化、茂名石化、燕山石化、湖北石化、安庆石化、中韩石化、北海炼厂等。其中镇海炼化前期对炼油装置进行了适应性改造,炼油及化工品生产结构做了全方位调整,以及进行了多种化学品的上马,延长产业链,提高精细化率。茂名石化自主建设的PAO装置及α-烯烃项目,拓展了超过15种精细化学品的产业链,实现了从基础原料到全产业链的精细化工生产,茂名石化也是中石化企业中精细化率较高的生产企业之一。燕山石化积极开发润滑油加氢、低硫船燃生产,以及其他的精细化学品的生产,努力向特种油产业迈进。
面对化工整体发展趋势,中石油也在积极作出应对策略,从过去几年的成品油收率变化,也可以看出所刻意作出的调整。从中石油对外公布的年报显示,过去几年中,中石油的成品油收率在明显降低,从2018年的69%左右,降低至2023年的64%左右,短短的6年时间内,已经降低了5个百分点。但是过去几年中,中石油的产品综合收率却没有明显的变化,始终维持在93.9%左右波动,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中石油在过去6年内积极压缩成品油产出,增加了化工品的产出,这也是中石油减油增化的重要体现。
图2 中石油产品综合收率及成品油收率发展变化
数据来源:中石油年报
对于中石油下属企业的减油增化方向,总结有以下几点:第一,中石油积极实行“分子炼油”,提高石油的利用率,即为通过原料的性质,预测产品产出的性质,从而在生产上做好计划,从而实现产品高效产出。第二,很早的时候,中石油就在积极推行减油增化,吉林石化、大庆石化、独山子石化、兰州石化、广东石化、广西石化等企业,都在积极布局化学品和炼油装置的改造,尽可能多的产出化学品。如吉林石化的炼油改造项目,可以实现减少油品263万吨/年,增产化学品280万吨/年。广西石化炼油改造项目,可以实现减少成品油349万吨,新增化工产品306万吨。
如果油价持续居高不下,减油增化是否还有动力?
未来中国炼油型企业及炼化一体化企业,仍将坚持实施减油增化计划,主要是基于以下方面的考虑:
第一,减油增化计划是长期发展趋势,并非短期利益考虑。在上文也有分析,中国成品油消费增速在明显放缓,柴油消费甚至出现了负增长,而未来又有最少2亿吨的新增炼能投产,对于炼油企业来说,成品油大趋势已定,发展化工品是企业可以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方向。
第二,化工品抗市场周期能力要明显强于油品,长周期内受益。从去年开始油价持续强势,成品油定价模式紧跟原油步伐,成品油价格波动也紧随原油,这降低了成品油的市场波动风险。不过化工品种类繁多,下游应用呈现多样化,产业链越靠下的产品越紧跟终端消费市场波动,产业链中间偏下的产品与原油的相关性较弱,所以原油的波动对于化工全产业链的产品影响不大,仅是趋势性影响。而化工品的多样性决定了其产品抗市场风险的能力大大增加。
第三,如果油价长期居高不下,对化工品消费或将带来抑制,也将侧面驱动精细化工的推进。高油价带来的成本必将通过产业链逐渐传导至下游,而越发贴近产业链的下游,越受到消费市场的影响。如果油价持续居高不下,在下游消费市场低迷的前提下,必然会影响到整体化工市场,同时也将从侧面驱动精细化工产品的产出,从而提高炼化一体化企业的精细化率。
转载自:化工好料到haoliaodao.com
来源:中国化工信息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