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2024年行业报告和市场分析,以下化工产品在2024年面临显著的产能过剩问题,具体表现及原因如下:
1. 基础化学品:乙烯、丙烯、乙二醇、对二甲苯(PX)、苯乙烯
产能过剩表现:全球范围内,乙烯、丙烯等基础化学品产能持续扩张,但需求增速放缓。例如,乙烯当量自给率已从2018年的不足50%提升至2023年的67.4%,但市场仍面临供过于求的压力。对二甲苯和纯苯的产能分别比其衍生产品需求高出47%和37%。
原因:全球产能过剩主要源于过去几年大规模投资扩张,而需求增长未达预期。中国作为传统需求增长引擎,大宗化学品进口量大幅减少(如聚丙烯2023年进口量较2020年减少1100万吨),进一步加剧了全球供应过剩。
2. 聚氯乙烯(PVC)
产能过剩表现:2023年中国PVC行业因下游房地产需求疲软,供需矛盾突出,价格持续低位,多数企业处于亏损状态。2024年仍有新增产能投放,但需求无明显恢复迹象。
原因:房地产行业景气度下滑导致PVC在管材、型材等领域的应用需求收缩,叠加新增产能释放,进一步压低了行业盈利空间。
3. 聚烯烃(聚乙烯、聚丙烯等)
产能过剩表现:中国聚烯烃行业处于产能扩张周期,通用产品供应过剩,企业开工率和利润空间受限。2024年新增产能将进一步加剧市场竞争。
原因:炼化企业“降油增化”战略推动石化产品产能扩张,但下游需求(如家电、包装)增速未能同步匹配。
4. 合成纤维(涤纶、氨纶等)
产能过剩表现:2023年涤纶长丝和氨纶行业产能扩张显著,2024年供大于求局面仍将持续。尽管终端需求有所恢复,但产能增速远超需求增长。
原因:化纤行业投资惯性较强,且部分企业为抢占市场份额盲目扩产,导致结构性过剩。
5. 化肥(尿素)
产能过剩表现:2024年尿素新增产能较多,供给宽松,价格下行压力显著。中国钾肥虽依赖进口,但氮肥、磷肥等品种仍面临过剩。
原因:农业需求增长平缓,叠加政策推动的产能集中释放,导致供需失衡。
6. 碳酸锂
产能过剩表现:2023年中国碳酸锂产能利用率仅50%,但企业仍在扩产,行业供给过剩趋势明显。尽管产销率超过100%,但进口依赖与加工难度高的矛盾导致产能无法完全释放。
原因:锂电新能源领域的乐观预期驱动产能快速扩张,但实际需求增速低于预期,叠加盐湖提锂技术瓶颈,加剧了产能闲置。
7. 芳烃(对二甲苯、纯苯)
产能过剩表现:截至2023年,对二甲苯和纯苯的产能分别超出衍生产品需求47%和37%。预计到2030年,新增产能仍难以消化现有过剩。
原因:炼油企业为应对汽油需求下降,转向芳烃生产,但终端需求(如PTA、苯乙烯)增速不足。
总结与影响:
产能过剩导致化工行业整体利润下滑,企业被迫通过价格战维持市场份额,甚至关闭高成本装置(如中东和北美以外地区)。未来行业需通过技术升级、淘汰落后产能及转向高附加值产品(如新能源材料)实现再平衡。
产能过剩情况会随市场需求、政策调整等因素变化,化工企业需密切关注市场动态,调整生产策略。
转载自:化工好料到haoliaodao.com
来源:表面活性剂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