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化工行业盈利水平如何?
回顾2024年,中国化工产业整体表现出复杂分化的态势。一方面,以新材料为代表的高成长板块发展势头强劲,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仍然有显著的增长,中国锂电池材料市场规模同比增长超35%,出口占比超20%。光伏产业的扩张扩大了高性能材料的市场空间,EVA 胶膜和硅片配套化学品需求量增长。另一方面,传统石化行业表现低迷,行业整体利润率水平普遍下行。第三方面,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高端化和绿色化成为核心发展方向,但传统领域过剩产能问题仍未根本解决。
中国石化行业细分领域的盈利表现又是如何呢?通过统计76种化工品及不同生产工艺在2024年的理论利润率,得到了如下结论:
第一,亏损产品数量占比32%,盈利品种数据占大头
根据统计到的76种化工品中,其中出现亏损的有24种,占到总统计品种的32%,出现盈利的占比在68%。这也说明,2024年中国化工品整体还处于盈利的状态,大部分产品仍有一定的理论利润空间。
第二,新戊二醇、磷酸铁、己内酰胺、加氢苯法顺酐、石油法乙二醇、正丁烷法BDO等产品是2024年亏损较为严重的产品,平均亏损超过20%
根据统计的产品中,其中有6种产品的亏损幅度超过20%,其中石油法乙二醇亏损超过60%,是统计的产品中亏损最高的产品。其次是加氢苯法顺酐装置,亏损幅度超过50%,属于第二大亏损的产品。
我们认为,2024年基础化石能源类产品居高不下,与化石原料直接相关的产品成本高企,加之消费市场的萎缩,是造成巨幅亏损的主要原因。
2025年哪些化工品能赚大钱?
看看还有哪些产品在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还能保持高盈利。
乙丙橡胶:新能源汽车与风电的宠儿
乙丙橡胶是以乙烯和丙烯为主要单体的一种饱和非结晶性共聚橡胶,受到新能源汽车和风电行业的崛起,支撑了其超高的利润率,2024年单吨理论利润最高达5910元,利润率达到了40%—45%。
其供应端受到国内外装置(沙特、延长石化等)频繁停车,及新增产能投放延后的影响,现货紧俏。
全球又仅有少数企业掌握高端产品的生产技术,国产替代速度较慢。
新能源汽车密封件和风电电缆护套的需求持续攀升,进一步支撑了其超高的利润率。
MDI:技术垄断与出口溢价
MDI产品目前被万华化学、巴斯夫、亨斯迈等少数几家企业垄断,几家控制这全球80%的产能,技术壁垒极高。化工巨头万华化学占据着全球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虽然万华2024年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了12.67%,但是其主要产品MDI的利润率一直保持25-30%的超高利润。
再加上欧美能源危机,导致当地产能受限,国内聚合MDI出口量增长25%,享受到了出口溢价。
虽然近期有不少企业宣布要建设MDI项目的意愿,国内也有研发机构宣布突破了非光气化法技术的技术瓶颈,但是要形成战斗力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偏苯三酸酐、PEEK、正辛硫醇:盈利水平超40%
偏苯三酸酐、PEEK、正辛硫醇是2024年盈利最高的产品,平均盈利水平超过40%
2024年盈利最高的产品依旧是偏苯三酸酐和PEEK,平均利润率超过63%,远远超过其他品种。正辛硫醇2024年盈利水平在44%左右,属于盈利水平第二的产品。
在2024年如此严峻的市场中仍能保持较高盈利的产品,可能具备较高的技术壁垒、明确的市场垄断、不受进口产品太大的冲击甚至反向得利,或者还具备环保和资源属性。偏苯三酸酐、PEEK和正辛硫醇正是具备其中某些属性的产品。
丁二烯:轻质原料与出口的双重红利
丁二烯同样受到新能源汽车、合成橡胶等领域需求增长,并且国内外装置检修比较频繁,进口货源又迟迟不到,直接导致货源紧张。2024年丁二烯单吨理论利润高达3600元,毛利率超过31%。
其原料又广泛应用了轻质化裂解,又进一步降低了副产丁二烯的成本。
随着东南亚市场合成橡胶产能扩张,也直接拉动了国内丁二烯的出口量。
2024年供应量的缺口最高达到了8%,价格同比上涨40%,直接导致了其超高的利润率。
乙二醇单丁醚:环保政策的受益者
乙二醇单丁醚(化白水)是一种多功能有机溶剂和表面活性剂,主要应用在涂料与油墨的溶剂、金属的清洁剂、电子行业的清洗剂,工业制造行业的胶黏剂和分散剂、化妆品和个人护理行业的溶剂等,应用非常广泛。
中国是主要的消费市场,但是进口依存度高达76%,供应的紧张支撑了其价格的任性,2024年产品利润率30%-35%。
同时环保政策也起到了推动作用,其可以作为传统苯类溶剂的替代品,水性涂料需求激增。
辛醇:产业链传导与成本优势的赢家
2024年辛醇出现“头部企业盈利、中小企业承压”的局面,24年刚开车的卫星化学、鲁西化工、华昌化共等头部企业,因具有规模化的优势,毛利率可以达到25%-28%。但是中小企业因成本控制不好,毛利率不足5%。
下游需求主要受到增塑剂开工率提升的影响,同时进口依存度仍然很高,直接拉动辛醇需求。
而原料丙烯价格又持续在低位震荡,成本同比下降15%,进一步提升了其盈利能力。
POM:工艺创新与高端替代的先锋
POM中文名称为聚甲醛,是一种高性能工程塑料。
主要应用在机械行业的齿轮、轴承、杠杆等机械结构,巨白耐磨耐蠕变的特性,可以替代有色金属(铜和锌),在汽车发动机和电子电气、医疗器械等行业也有很广的应用。
受到汽车、电子电气和精密机械等几个行业需求的持续上升,虽然全球市场存在阶段性的供过于求,但是以上几个高端应用的需求仍然能支撑其28%-32%上文高利润率。
技术上甲醇直接合成法的工艺创新,也降低了其能耗和生产成本。
在汽车齿轮和电子连接器领域,POM成功替代金属,附加值提升20%。
煤制聚乙烯(PE):能源红利与一体化布局的典范
煤制PE盈利率20%-25%。动力煤均价同比下跌18%,给予煤化工显著的成本优势。自有煤矿坑口配套,增强了企业抗原料波动的能力。
正丁醇:下游扩产与进口替代的双驱动
正丁醇受到丙烯酸丁酯新增产能的影响,需求增量明显。
其头部企业如鲁西化工、万华化学,正丁醇的利润率达到18%-22%,但是中小企业低端产能也只有不到3%的利润率,两极分化比较严重。
煤制聚丙烯(PP):价差红利与专用料升级的明星
聚丙烯目前市场处于产能过剩状态,但是2024年煤制PP是五大主流工艺唯一实现盈利的工艺路线,其他工艺均处于亏损状态,特别是甲醇制PP亏损最大,年均扩损1487元/吨。
受国内煤炭价格稳定,且供应充足的影响,煤炭-聚丙烯价差进一步扩大,利润空间达到15%-18%。
下游医用、汽车等专用料毛利率又比普通中低端产品高出20%左右,又扩大了煤制聚丙烯的利润空间。
其他盈利水平超过20%的产品
我们认为,理论盈利水平超过20%的产品,实际生产中存在较为理想的利润率。这些产品为PVB树脂、PVB胶片、TPU、COC、异丁醛、ACH法MMA、煤制乙二醇、辛醇、聚合MDI、SAP树脂、2-PH、POM、二甲基亚砜、PBS、PLA、UHMWPE等。
这些产品在2024年盈利情况整体良好,一是市场价格跟随原料存在上涨,从而抵消了原料成本压力。二是消费市场表现良好,下游对于产品的价格上涨影响不大。三是拥有原料资源优势,如煤炭。四是存在一定的环保属性和趋势,可降解塑料、绿色新能源材料,都是带动其价格上涨的重要因素。
风险提示
尽管以上产品在2024年的盈利表现出色,但未来产能过剩的大趋势没有改变,原料波动的风险也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从以上十个产品的盈利原因来看,要不有绝对的技术优势,要不就有绝对成本优势或者规模化优势。
产品上也是几乎没有哪个低端产品能盈利的,所以即便是在产能过剩的大环境下,只要是高端产品、差异化产品也有一定的盈利空间。
将来也许所有的化工产品市场,都是红海没有蓝海,但是行业第一仍然可以吃肉,行业第二也许有汤喝,行业三四五六七八只有亏损的份了。
当前化工行业现状就是:不创新、不转型、不降本的企业根本没有活路。
2025化工企业怎么干?
近几年,中国化工行业正处于“深度调整阵痛期”与“绿色转型机遇期”的交汇点。一方面,行业规模逼近峰值,产能过剩、利润下滑与结构性矛盾交织。另一方面,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碳达峰目标倒逼绿色转型,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的错位成为企业生存的关键挑战。我们认为,2025年有望成为中国化工企业的破局之年,困难跟机遇并存。在这个阶段,化工企业都可以做些什么呢?
一、中国化工技术突飞猛进,但想实现从“跟跑”到“领跑”仍有较长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