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欢迎光临广州市宝万化工有限公司官网!
全国咨询热线:020-29087529
当前位置: 新闻动态 头条新闻

美国氯乙烯泄漏事故再敲警钟

时间:2023-02-17 17:38:07 来源:创始人 点击:0

运载化学品的列车脱轨起火,黑烟滚滚遮天蔽日,危险气体风险迫使居民紧急疏散……近日,美国俄亥俄州东北部发生的一起列车脱轨事故引发全球关注。


与此同时,此次事故的“主角”——危险化学品氯乙烯也走到了聚光灯下。氯乙烯泄漏会带来哪些风险?处理氯乙烯泄漏有哪些方法?事故又给化学品安全管理带来什么警示?带着这些问题,《中国化工报》记者采访了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专家王欣。


当地时间2023年2月9日,美国俄亥俄州,化学品运载列车脱轨6天后,清理工作仍在进行。

●氯乙烯是一种含氯有机化合物,为极易燃的高毒化学品

记者:美国此次事故把氯乙烯推上了风口浪尖,并引起不少人的恐慌。氯乙烯的毒性到底有多强?


王欣:氯乙烯是一种含氯有机化合物,是重要的工业原料,主要用于生产聚氯乙烯(PVC),还可用做萃取剂、冷冻剂。


氯乙烯是无色、有醚样气味的气体,其闪点低、爆炸下限低,属极易燃气体。且氯乙烯比空气重,可沿地面扩散并易积存于低洼处,遇火源会着火回燃,而燃烧可能产生二噁英、光气等剧毒化学品。


氯乙烯也是高毒化学品,是集急慢性毒性、致癌性、致畸性、生殖毒性、环境危害性、土壤富集性于一体的“六边形战士”。氯乙烯的急性毒性表现为麻醉作用,轻度中毒时病人会出现眩晕、胸闷、嗜睡、步态蹒跚等症状,严重中毒可导致昏迷、抽搐甚至死亡。氯乙烯的慢性毒性可导致肝部和脑、肺、血液及淋巴系统的癌症。

●氯乙烯泄漏易引发火灾爆炸事故,是我国危化品安全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明确强调要加强管控的产品

记者:历史上的氯乙烯泄漏事故多吗?


王欣:由于氯乙烯使用量大、涉及范围广,不少国家都发生过氯乙烯泄漏事故。近几年,我国发生过河北盛华化工“11·28”事故及内蒙古伊东集团东兴化工“4·24”事故。这些事故的共同点,就是氯乙烯泄漏后,遇点火源发生爆炸或燃烧。


特别是盛华化工和东兴化工两起事故相隔不到半年,当时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此后,氯乙烯被我国列入《特别管控危险化学品目录(第一版)》。《危险化学品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中也重点强调了关于氯乙烯的相关管控要求。


记者:一旦发生氯乙烯泄漏,比较稳妥的处置方式是什么?


王欣:国内氯乙烯单体多为企业自产自用,生产过程中存在泄漏风险。国内企业的氯乙烯球罐(或储罐)及涉及氯乙烯的反应器等设备的安全阀起跳后多采取高点直排大气的方式,若氯乙烯泄漏,处置非常困难。


要处置氯乙烯泄漏,至关重要的是消除所有点火源。其他应急处置措施包括:根据气体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应急处置人员戴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穿防静电服。作业时使用的所有设备应接地。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若可能则翻转容器,使之逸出气体。喷雾状水抑制蒸气或改变蒸气云流向,避免水流接触泄漏物。禁止用水直接冲击泄漏物或泄漏源。防止气体通过下水道、通风系统和密闭性空间扩散。隔离泄漏区直至气体散尽。作为一项紧急预防措施,泄漏隔离距离至少为100米。若大量泄漏,下风向的初始疏散距离应至少为800米。


若接触氯乙烯,应迅速就医。就医前的急救措施包括:吸入氯乙烯后,应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需要给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皮肤接触氯乙烯后,应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眼睛接触氯乙烯后,应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美国将氯乙烯引出并燃烧的处置方式是“两害相权取其轻”,但从结果看可能非最优解

记者:此次美国发生的氯乙烯泄漏事故,为何采取“受控释放”和燃烧的方式处理?


王欣:从目前相关报道看,出事列车脱轨时,有10节车厢装载危险化学品,其中5节车厢载有氯乙烯。应急人员2月6日下午对这些氯乙烯进行“受控释放”和燃烧,理由是防止大规模爆炸发生。据报道,这个过程包括在车厢上炸出小洞后,将氯乙烯引入槽中,在其释放到空气中前将其燃烧掉。


采取将高温车厢中氯乙烯引出并燃烧的处置方式,在美国当局看来是一种“两害相权取其轻”的方法。结合已知线索,列车发生脱轨后,车厢温度逐步上升,如果不采取措施,极有可能发生爆炸。而一旦爆炸,车厢内氯乙烯的燃烧更加不可控。再考虑到事故发生的地方人烟稀少,美国当局选择疏散当地群众,主动引出氯乙烯,试图将其燃烧过程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然而,从事故造成的结果看,一方面氯乙烯燃烧产生的气体扩散范围可能超出了美国当局给出的疏散范围(1英里)。据报道,在距火车脱轨地点约5英里的河流中出现了数百条腹部朝上的死鱼。另一方面,氯乙烯燃烧可能产生了二噁英、光气等剧毒化学品,造成巨大的环境污染和健康危害,部分居民返回住所后出现头痛、恶心等症状。因此从结果上看,美国当局采取的这种“不得已而为之”的燃烧处置方式,可能并非最优解。


●最好的应对方法是防患于未然,应强化氯乙烯等高毒化学品生产和运输风险管控

记者:从此次美国氯乙烯泄漏事故,我们应该吸取哪些教训?


王欣:此次事故再次给国内氯乙烯风险管控,高毒化学品、液化烃运输风险管控敲响了警钟。对此我有两点建议。


一是强化氯乙烯生产过程中的风险管控。


应对氯乙烯泄漏,最好的方法是防患于未然。如前所述,国内近几年发生过两起氯乙烯气柜泄漏事故。此后,《危险化学品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要求“聚氯乙烯生产企业按照《氯乙烯气柜安全运行规程》和《氯乙烯气柜安全保护措施改进方案》,进一步完善氯乙烯气柜安全管理措施,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因此,企业应按照《电石乙炔法生产氯乙烯安全技术规程》(GB 14544-2008)的要求,加强氯乙烯生产过程的风险管控,按照《氯乙烯气柜安全运行规程》(CCASC1001-2020)要求,提升氯乙烯气柜的自动化控制水平,配置安全仪表系统及紧急切断阀。


二是强化高毒化学品、液化烃运输的风险管控。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此次事故的发生及事故处理方式的混乱,暴露出美国对于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应急处置的管控不力。虽然国内氯乙烯单体生产企业自产自用多、道路运输少,但国内每年还需进口大量氯乙烯单体,管输与道路运输风险同样存在。此外,近年国内曾发生多起高毒化学品和液化烃运输泄漏事故。因此,对于危险化学品的运输、泄漏处置不可掉以轻心。


首先,应强化监管力度,加强运输从业人员培训,提高安全意识。我们应该做好危险化学品运输企业的监督检查工作,加强对经营者、运输和押运人员的监督管理。这包括危险化学品的运输和押运必须严格执行运输从业资格证、专用容器和专用车辆、危险货物运输标志、卫星定位装置、限制通行区域等相关要求。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氯乙烯等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应远离火种,禁止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停车时要有人看管,防止发生泄漏时事故扩大。


其次,要建立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预警机制及应急救援机制,制定完善突发事件应对方案。在发生重大运输泄漏事故时要快速启动事故预警响应程序,并及时发布相关信息,提高公众防范意识。


再次,要完善应急救援疏散通道建设,让公众熟知危险化学品的基本知识,并掌握一定的救援技能;提高公众自救互救能力,有效防范突发事件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转载自:中国化工报

在线客服
联系方式

热线电话

020-29087529

上班时间

周一到周五

二维码
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