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22日,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公开征求《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2023-2024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着力打好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河南、陕西等城市污染天气消除攻坚战。
主要目标为:2023年底前,各城市确保完成上级人民政府下达的2023年空气质量改善目标。秋冬季期间(2023年10月1日至2024年3月31日),各城市完成PM2.5浓度控制目标和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控制目标。
此次《意见稿》中有以下几点重要的信息:
1、明确石化、化工是此次环境污染监控重点监控行业,积极创建化工行业治理标杆企业,推进石化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整体而言,石化行业是环境污染重点监控对象,需要对其各个环节进行重点监控,以预防重污染天气的出现。
2、《意见稿》也明确提出,对煤炭、化工、石化等行业的生产、物流、仓储等环节,都提出了清洁化运行的要求,如运输环节,要求中长距离运输主要采用铁路、水路运输,短距离运输优先采用封闭式皮带廊道或新能源货车等。总结而言,对于石化和化工行业的全产业链,都需要严格遵循环境污染防治要求,降低污染物排放。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石化行业的防治对于此次重污染天气的预防意见重要性。
3、此次《意见稿》实施的范围较2021年有所收窄,在《重点区域2021-2022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方案》中,实施范围为“2+26”城市和部分地区,总计有超过60个城市在实施范围内,而今年《意见稿》中,总计有不足60个城市,较2021年退出实施范围的城市有:河北张家口、河北承德、山西大同、山西朔州、山西忻州、河南南阳、河南信阳、河南驻马店,其他城市与之前实施范围一致。
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对于重污染天气的预防范围,根据当地产业的结构性转变,以及与中心城市的环境影响关系,作出了实时科学的调整,更有助于当地石化产业的正常运行,和当地经济的健康发展。
4、此次《意见稿》还明确了有序推进实施步骤和科学的管理条件,不再实行“一刀切”的环保政策要求,如有序推进钢铁、水泥及焦化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挥发性有机物(VOCs)综合治理、散煤治理等“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环保绩效较好的企业可以不错峰或者自主减排,不允许地方不分环保绩效水平,所有企业都搞平均主义。也明确要求地方必须坚决防止为了完成目标任务采取先停再说、一律关停等敷衍应对、临时性措施。
5、此次《意见稿》中对于煤炭和石油化工的要求占比较大,也是此次环保治理中最为重要的两大产业。在煤炭领域中,要推动间歇式固定床煤气发生炉新型煤气化工艺改造,深入推进锅炉、炉窑综合治理,加快推进燃气锅炉低氮燃烧改造;在石油及车用油领域中,要持续清理整顿无证无照或证照不全的自建油罐、流动加油车(船)和黑加油站点,坚决打击非标油品,查处劣质油品存储销售集散地和生产加工企业。
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煤炭是重要的污染排放来源,煤炭燃烧是重污染天气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国家已严格禁止新增燃煤锅炉,对于已有的燃煤锅炉要进行清洁化改造,降低燃煤对大气的污染,是解决重污染天气的重要方法之一。另外,非标油品的应用也造成较大的污染排放,但是目前中国非标油品占比极小,大多以国标油品为主,所以对于非标油品的管控,对此次大气污染的防治影响不大。
根据往年经验,国家每年都在10月前后发布在秋冬季节重点区域的环保治理措施和意见,其中在2020年前后最为严重,印象深刻的为“能耗双控”带来的煤炭和化工品价格的暴涨。国家提高在当年秋冬季节的环保治理要求和措施,导致部分高污染、高排放企业生产受到影响,其中也包括产品的物流和仓储受限,从而影响到化工品产业链的正常运行,导致市场供需错配,从而直接影响化工品市场价格波动。
今年出台的《意见稿》能否对2023年底及2024年化工品市场价格带来较大的影响?能否逆转当前化工品市场行情的弱势?
首先,今年《意见稿》中言辞相对温和,强制、一刀切等字眼几乎没有,对环保治理的要求也没有之前强硬,更能体现环保治理过程中的有序、科学、合理,特别是对于不符合环保要求装置的淘汰和整治,也无明确的时间要求。此次环保要求对于化工行业将不会有过于严厉的措施,可能不会对石化行业的生产带来直接的影响。
其次,经过2020年“能耗双控”带来的化工品市场行情“失控”,国家已有众多措施避免大宗化工品市场行情再次出现“失控”的局面,特别是煤炭价格的控制。而且2020年的价格失控,更多是信息不透明导致的生产企业决策失误。今年在没有较大突发事件的影响下,国家在基础能源类产品的管控,将不会造成较大的价格波动。
最后,目前中国化工品市场疲软的主要原因,一是中国外围消费市场疲软带动,如欧洲、北美消费市场持续萎缩,美国停止加息预期将会带来更为严重的下跌预期,导致中国出口市场受阻,加重了内循环的负担。二是国际原油市场价格高位连续下跌,造成了市场的弱势氛围,抑制了市场价格的持续上涨。第三是中国大部分的大宗商品处于供应过剩的现状,以及即将出现过剩的状态,在内循环较大压力的前提下,市场价格上涨动力不足。
转载自:化工好料到haoliaodao.com
来源:广州化工交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