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二醇
1,2-丙二醇为一种化学试剂,与水、乙醇及多种有机溶剂混溶, 其化学式为 C3H8O2。常态下为无色粘稠液体,近乎无味,细闻微甜。丙二醇可用作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原料.在化妆品、牙膏和香皂中可与甘油或山梨醇配合用作润湿剂。在染发剂中用作调湿、匀发剂,也用作防冻剂,还用于玻璃纸、增塑剂和制药工业。中文名 1,2-丙二醇 外文名 1,2-Propanediol 别 名 甲基乙二醇
分子量 76.09 沸 点 188.2℃ 熔 点 -59℃ 粘 度 (20 ℃)60.5mpa.s
CAS号 57-55-6 EINECS号 200-338-0 闪 点 99ºC 密 度 1.036
折射率 1.431-1.433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1,2-丙二醇;1,2-二羟基丙烷;丙二醇;α-丙二醇简称:MPD
产品英文名称:1,2-Propanediol;1,2-Dihydroxypropane;α-Propylene glycol;Propylene glycol
英文别名:(+/-)-1-Glycerol, polymer-supported; ethane-1,2-diol - prop-1-ene (1:1)
分子式:C3H8O2
分子量:76.09
EINECS:200-338-0
CAS号:57-55-6
编号系统
CAS号:57-55-6MDL号:MFCD00064272
EINECS号:200-338-0
RTECS号:TY2000000
BRN号:1340498
物性数据
1.性状:无色黏稠稳定的吸水性液体,几乎无味无臭,易燃,低毒。2.沸点(ºC,101.3kPa):187.3
3.熔点(ºC,流动点):-60
4.相对密度(g/mL,20/20ºC):1.0381
5.相对密度(20℃,4℃):1.0362
6.折射率(n20ºC):1.4329
7.黏度(mPa·s,0ºC):243
8.黏度(mPa·s,20ºC):56.0
9.黏度(mPa·s,40ºC):18
10.闪点(ºC,闭口):98.9
11.闪点(ºC,开口):107
12.燃点(ºC):421.1
13.燃烧热(KJ/mol,定压):1827.5
14.燃烧热(KJ/mol,定容):1825.0
15.燃烧热(KJ/mol,20ºC,101.3kPa):1853.1
16.蒸发热(KJ/kg):538.1
17.生成热(KJ/mol,20ºC):500.3
18.比热容(KJ/(kg·K),20ºC,定压):2.48
19.临界温度(ºC):351
20.临界压力(MPa):5.9
21.热导率(W/(m·K)):0.217714
22.爆炸下限(%,V/V):2.6
23.爆炸上限(%,V/V):12.5
24.体膨胀系数(K-1,20ºC):0.000695
25.体膨胀系数(K-1,55ºC):0.000743
26.蒸气压(kPa,55ºC):0.19
27.溶解性:能与水、乙醇、乙醚、氯仿、丙酮等多种有机溶剂混溶。对烃类、氯代烃、油脂的溶解度虽小,但比乙二醇的溶解能力强。
28.相对密度(25℃,4℃):1.0328
29.常温折射率(n25):1.4314
30.溶度参数(J·cm-3)0.5:29.516
31.van der Waals面积(cm2·mol-1):6.960×109
32.van der Waals体积(cm3·mol-1):46.760
33.气相标准燃烧热(焓)(kJ·mol-1):-1902.55
34.气相标准声称热(焓)( kJ·mol-1) :-421.29
35.液相标准燃烧热(焓)(kJ·mol-1):-1838.14
36.液相标准声称热(焓)( kJ·mol-1):-485.72
37.液相标准热熔(J·mol-1·K-1):189.9
毒理学数据
1、毒性分级 低毒。2、急性毒性口服- 大鼠 LD50: 20000 毫克/ 公斤; 口服- 小鼠 LC50: 32000 毫克/ 公斤。
3、刺激数据眼睛 -兔子 100毫克 轻度。
4、属低毒类。毒性和刺激性都很小。大鼠经口LD50为32.5mL/kg。但有溶血性,不宜用于静脉注射。把它添加到食品和饮料中时,和乙二醇一样,有引起肾脏障碍的危险。因此有些国家已禁止在食品工业中使用。
分子结构数据
1、摩尔折射率:18.972、摩尔体积(cm3/mol):73.4
3、等张比容(90.2K):182.3
4、表面张力(dyne/cm):38.0
5、极化率(10-24cm3):7.52
计算化学数据
1.疏水参数计算参考值(XlogP):无2.氢键供体数量:2
3.氢键受体数量:2
4.可旋转化学键数量:1
5.互变异构体数量:无
6.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40.5
7.重原子数量:5
8.表面电荷:0
9.复杂度:20.9
10.同位素原子数量:0
11.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2.不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1
13.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4.不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5.共价键单元数量:1
性质与稳定性
1.可燃性液体。有吸湿性,对金属不腐蚀。与二元酸反应生成聚酯,与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酯,与盐酸作用生成氯代醇。与稀硫酸在170℃加热转变成丙醛。用硝酸或铬酸氧化生成羟基乙酸、草酸、乙酸等。与醛反应生成缩醛。1,2-丙二醇脱水生成氧化丙烯或聚乙二醇。2.毒性和刺激性都非常小,迄今尚未发现受害者。大鼠静脉注射和腹腔注射LD507000~8000mg/kg,经口LD502800mg/kg。但也有报道,当添加在食品和饮料中一次服用量过高时,有引起致命的假寐和肾脏障碍的危险。
3.存在于烟叶、烟气中。
合成方法
1. 环氧丙烷直接水合法 为加压非催化水解法。由环氧丙烷与水在150-160℃、0.78-0.98MPa压力下,直接水合制得,反应产物经蒸发、精馏,得成品。2. 环氧丙烷间接水合法 由环氧丙烷与水用硫酸作催化剂间接水合制得。
3. 丙烯直接催化氧化法。
4. 采用1,2-二氯丙烷为原料
该法有两条工艺路线:
一是二氯丙烷在弱碱水溶液中直接水解成丙二醇;
二是二氯丙烷和羧酸盐反应先生成酯,酯再水解成丙二醇。
(一)直接水解工艺 把1,2-二氯丙烷、水、碳酸氢钠和十六烷基三丁基溴化鏻一起加入反应釜内,在100℃二氧化碳分压1.0MPa下反应18h,得到80%的丙二醇。控制二氯丙烷的加料速度,即高温时加料速度快,低温时则慢。实例:在300ml的高压釜内加入60g碳酸钙和150g水,搅拌升温至230℃,以0.03g/(min·100gH2O)的速度连续加入二氯丙烷11.5h;在此温度继续搅拌30min,之后急冷至室温,丙二醇收率约95%。控制温度在130-300℃内,只要相应改变二氯丙烷的投料速度,丙二醇的收率皆可达到95%以上。
(二)两步水解工艺 先将原料在釜式反应器内进行反应,二氯丙烷达到一定转化率后,再打料至一活塞流反应器中继续反应,最后水解成丙二醇。实例:将606kg 二氯丙烷加进2立方米反应釜中,再加入800kg乙酸钠、556kg1,2-丙二醇、10kg乙酸和1kg水,搅拌升温至180℃,4h后冷至120℃,抽出物料,经预热器升温至180℃,以500L/h的速度通过一长400m、内径25mm、容积230L的活塞流式反应器,在第2个搅拌釜中收集产物,冷至室温,分析产物为:44kg二氯丙烷、334kg丙二醇、32kg乙酸钠、44kg乙酸、234kg1,2-二乙酰氧基丙烷、693kg丙二醇单乙酸酯、45kg1-氯丙烯、547kgNACL和1kg水。 [1-2]
用途
1.丙二醇是不饱和聚酯、环氧树脂、聚氨酯树脂、增塑剂、表面活性剂的重要原料,这方面的用量约占丙二醇总消费量的45%左右,这种不饱和聚酯大量用于表面涂料和增强塑料。丙二醇的粘性和吸湿性好,并且无毒,因而在食品、医药和化妆品工业中广泛用作吸湿剂、抗冻剂、润滑剂和溶剂。在食品工业中,丙二醇和脂肪酸反应生成丙二醇脂肪酸酯,主要用作食品乳化剂;丙二醇是调味品和色素的优良溶剂。由于毒性低,在食品工业中用作香料、食用色素的溶剂。丙二醇在医药工业中常用作制造各类软膏、油膏的溶剂、软化剂和赋形剂等,在医药工业中用作调合剂、防腐剂、软膏、维生素、青霉素等的溶剂。由于丙二醇与各类香料具有较好互溶性,因而也用作化妆品的溶剂和软化剂等等。丙二醇还用作烟草增湿剂、防霉剂,食品加工设备润滑油和食品标记油墨的溶剂。丙二醇的水溶液是有效的抗冻剂。也用作烟草润湿剂、防霉剂、水果催熟防腐剂、防冻液和热载体等。2.用于有机合成,用作溶剂、脱水剂、增塑剂、抗冻剂、气相色谱固定液。
3.常用的有机合成原料,用于制造不饱和聚酯树脂。也可用作乳化剂、防腐剂、防冻剂。还用于制造醇酸树脂、聚丙二醇、增塑剂、表面活性剂及润滑剂等。由于具有吸湿性好、毒性低的特点,在医药工业中用作调和剂、防腐剂、软膏、油膏、药丸及维生素等的溶剂,也用作软化剂及赋形剂。在食品工业中用作香料、调味品及食用色素的溶剂。还用作烟草增湿剂、防霉剂、水果催熟防腐剂、涂料成膜助剂、防冻剂及传热介质等。也常作为乙醇和甘油的代用品,在牙膏、化妆品中可与甘油或山梨醇配合用作润湿剂。
安全存储
安全操作的措施:忌吸入或接触本品。只可在空气流通之处使用。搬运或使用后用水彻底清洗。安全存储的条件:本品虽不会自燃,但属可燃物。长期存放不变质,但开口则吸潮。贮存和运输容器宜选用镀锌铁桶、铝材或不锈钢制造的。按一般低毒化学品规定贮运。切避免接触水及潮湿环境。储罐必须保持清洁、干燥、无锈。必须存储于有围堤、空气流通,以及不受日晒、不接近明火和其它热源的地方。大型储存罐(容量为100 m3或以上)建议使用氮封。保持容器密闭。保持干燥。
存储温度:最高40°C。
毒性试验数据
文献、期刊报道的毒性作用试验数据 | |||||
编号 | 毒性类型 | 测试方法 | 测试对象 | 使用剂量 | 毒性作用 |
1 | 急性毒性 | 口服 | 儿童 | 79 mg/kg/56W-I | 1.大脑毒性——脑电图发生变化 2.行为毒性——全身麻醉、惊厥或癫痫发作阈值受到影响 |
2 | 急性毒性 | 肠外 | 婴儿 | 10 mg/kg/3D-C | 1.营养和代谢系统毒性——其他变化 |
3 | 急性毒性 | 口服 | 大鼠 | 20 mg/kg | 详细作用没有报告除致死剂量以外的其他值 |
4 | 急性毒性 | 腹腔注射 | 大鼠 | 6660 mg/kg | 详细作用没有报告除致死剂量以外的其他值 |
5 | 急性毒性 | 皮下注射 | 大鼠 | 22500 mg/kg | 详细作用没有报告除致死剂量以外的其他值 |
6 | 急性毒性 | 静脉注射 | 大鼠 | 6423 mg/kg | 详细作用没有报告除致死剂量以外的其他值 |
7 | 急性毒性 | 肌肉注射 | 大鼠 | 14 mg/kg | 详细作用没有报告除致死剂量以外的其他值 |
8 | 急性毒性 | 口服 | 小鼠 | 22 mg/kg | 详细作用没有报告除致死剂量以外的其他值 |
9 | 急性毒性 | 腹腔注射 | 小鼠 | 9718 mg/kg | 1.肺部、胸部或者呼吸毒性——慢性肺水肿 2.肾、输尿管和膀胱毒性——肾小管和肾小球发生变化 3.血液毒性——脾发生变化 |
10 | 急性毒性 | 皮下注射 | 小鼠 | 17370 mg/kg | 1.行为毒性——运动行为发生变化(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肌肉收缩或痉挛 2.肺部、胸部或者呼吸毒性——紫绀 |
11 | 急性毒性 | 静脉注射 | 小鼠 | 6630 mg/kg | 详细作用没有报告除致死剂量以外的其他值 |
12 | 急性毒性 | 口服 | 狗 | 22 mg/kg | 详细作用没有报告除致死剂量以外的其他值 |
13 | 急性毒性 | 静脉注射 | 狗 | 26 mg/kg | 详细作用没有报告除致死剂量以外的其他值 |
14 | 急性毒性 | 口服 | 兔 | 18500 mg/kg | 详细作用没有报告除致死剂量以外的其他值 |
15 | 急性毒性 | 皮肤表面 | 兔 | 20800 mg/kg | 详细作用没有报告除致死剂量以外的其他值 |
16 | 急性毒性 | 静脉注射 | 兔 | 6500 mg/kg | 详细作用没有报告除致死剂量以外的其他值 |
17 | 急性毒性 | 肌肉注射 | 兔 | 6300 mg/kg | 00001. 行为毒性——嗜睡、昏迷 00002. 00003. 2.肺部、胸部或者呼吸毒性——刺激呼吸道 00004. |
18 | 急性毒性 | 口服 | 豚鼠 | 18350 mg/kg | 详细作用没有报告除致死剂量以外的其他值 |
19 | 急性毒性 | 皮下注射 | 豚鼠 | 15500 mg/kg | 详细作用没有报告除致死剂量以外的其他值 |
20 | 急性毒性 | 静脉注射 | 鸡 | 27 mg/kg | 1.血管毒性——其他变化 |
21 | 急性毒性 | 口服 | 鹌鹑 | >2080 mg/kg | 详细作用没有报告除致死剂量以外的其他值 |
22 | 慢性毒性 | 口服 | 大鼠 | 88269 mg/kg/30D-I | 1.内分泌毒性Endocrine - hyperglycemia 2.生化毒性——抑制或诱导磷酸酶、抑制转氨酶活性、改变了转氨酶空间结构 |
23 | 慢性毒性 | 吸入 | 大鼠 | 2180 mg/m3/6H/90D-I | 1.行为毒性——影响食物摄入量 (动物) 2.内分泌毒性——脾脏重量发生变化 3.生化毒性——抑制或脱氢酶诱导 |
24 | 眼部毒性 | 皮肤表面 | 人类 | 500 mg/7D | 作用较轻 |
25 | 眼部毒性 | 皮肤表面 | 人类 | 104 mg/3D (间断) | 作用中等 |
26 | 眼部毒性 | 皮肤表面 | 成年男性 | 10%/2D | |
27 | 眼部毒性 | 入眼 | 兔 | 100 mg | 作用较轻 |
28 | 眼部毒性 | 入眼 | 兔 | 500 mg/24H | 作用较轻 |
29 | 突变毒性 | 皮下注射 | 小鼠 | 8000 mg/kg | |
30 | 突变毒性 | 皮下注射 | 小鼠 | 8000 mg/kg | |
31 | 突变毒性 | 仓鼠成纤维细胞 | 32 gm/L | ||
32 | 生殖毒性 | 腹腔注射 | 小鼠 | 100 mg/kg,雌性受孕 11 天后 | 1.生殖毒性——植入后死亡率增加 |
33 | 生殖毒性 | 腹腔注射 | 小鼠 | 100 mg/kg,雌性受孕 15 天后 | 1.生殖毒性——胎儿毒性(如胎儿发育不良,但不至死亡) |